装机门户网 投稿分享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企业、个人及其他各类组织及其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态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网络舆情工作总结【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篇: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2020年初一场名为新冠病毒肺炎的疫情阻击战在全国打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守护者,是大学生前进路上的领路人,作为应对大学生疫情危机的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辅导员的一举一措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重大疫情来临时大学生群体意识行为特征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从2003年SARS事件、2009年甲流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让高校越来越注重高校危机的防范与应对。如果重大疫情在高校中没能得到有效控制,很大程度会造成严重的社会事件。因此,在重大疫情来临时进行学生群体意识行为特征的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1大学生在重大疫情中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在重大疫情袭来时,由于疫情的未知性和传播快速性,大学生作为信息严重缺失的一个群体,基于客观生存需要和缺乏应对重大疫情的经验,他们对各种媒介传播的疫情信息表现出极强的好奇心,希望最大程度的获取关于疫情的有效信息。如果大学生无法及时获取有效信息,他们就会寻求例如小道消息等不真实的信息来填满自己的信息空白。在官方澄清谣言时,有些大学生甚至会认为官方澄清是为了掩盖疫情真相的谎言骗局,这就给谣言提供了更大的生存与膨胀空间。为了满足大学生的好奇心和知情欲,辅导员应及时利用各种媒介发布正规信息,决不给虚假信息有肆意传播的可乘之机。

  1.2大学生在重大疫情中的安全感缺失与自我保护本能

  在社会不稳定情况下,大学生群体盲目跟从与安全感缺失等特点暴露无遗。疫情爆发时,学生作为后知后觉者,在事态严重时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迅速了解信息,寻求保护自己的方法。如在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时,学生群体出现疫情爆发期间的逃逸行为。仔细分析逃逸现象不难发现,高校辅导员在平时对处理危机事件和心理建设工作中有所失职。在疫情发生时,应重视学生的基本知情权,准确抓住学生群体意识行为特征和心理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安全感。

  1.3大学生在疫情期间的主观性生理不适与负面情绪体验提升

  由于疫情期间居家时间过长,加之疫情期间患病人数持续上升,会出现心慌、胸闷、头晕、浑身乏力等症状。还有很多学生出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主要是对未来的担忧,但又无所适从;其次是孤独伴随情绪:由于长期自己独处或与家人共处而感到孤独;再次是愤怒情绪:出行受到限制,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求助得不到回应,会把自己的种种不顺迁怒他人,形成“踢猫效应”。处在“踢猫效应”生物链最底端的人,可能产生抑郁;当负面效应累积后,会产生强烈的猎奇心理,导致看到别人遭遇不幸的时候会幸灾乐祸,看到小道信息会强烈转发。辅导员要及时提醒同学们警惕心理应激反应的产生,主动引导上述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

  2重大疫情中辅导员网络舆情的角色定位

  在201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和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43号令)》中,明确规定辅导员要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研判,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开展思想引领”。高校辅导员应明晰网络舆情引导中的角色定位,肩负起为抗击疫情做出实效性贡献的责任。

  2.1信息接收的精选者:披沙拣金,详实掌握基础数据

  辅导员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流砥柱,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尤其是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重大疫情爆发后,学生通过网络参与到疫情热点问题的讨论中,此时辅导员应时刻保持警惕,严格把控学生的一言一行。在社会舆论不稳定时,网络中会大肆流传不实谣言和虚假新闻,再加之传播渠道纷繁复杂、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因素,会直接引起信息接收者的不必要恐慌。辅导员具有“舆论领袖”的潜力,在信息接收时担当极其重要的角色。辅导员必须高瞻远瞩,筛选正确且有效的相关信息,澄清不正确的小道新闻,根据时下学生的心理状态接收、储存信息,在网络空间应对重大疫情筑牢第一道防线。

  2.2信息整合的加工者:精雕细琢,扎实推进信息研判

  某种程度上,信息整合与加工才是辅导员真正开始履行职责的起点。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量过于庞大,其中的信息有真有假且杂乱无章,这时候就需要整合和加工能力,通过对大量而无序的信息进行精心筛选、整理加工。在对信息整合加工后,可以引导学生对错误的思想、新闻、谣言进行坚决的否定,有效限制虚假信息的蔓延扩散,营造干净清朗的网络环境。

  2.3信息传递的把关者:以媒为媒,有态度也有温度

  当辅导员进行信息的加工后,通过宣传部门和网络媒介及时传递给学生。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辅导员要有意识地、技术性地把信息附上自己的感情色彩,加上自己的立场观点,例如点赞式地对信息的肯定、带有评论性语言的转发等。在语言表述形式上,要适宜当下环境,接地气又不失严肃性,用直观易懂非常规的语言讲述严峻形势,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3重大疫情应对中辅导员网络舆情管理实施路径

  高校辅导员是党的教育事业的一分子,更是广大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擎旗者”、价值追求“塑造者”、品德修养“引航者”。在疫情特殊时期,辅导员应将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作为日常重要工作之首。虽然不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但要始终坚守在引领青年思想认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第一线。

  3.1高度重视,筑牢疫情之下网络舆情思想意识防线

  辅导员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秉着对学生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扎实、细致、到位地完成学院党委有关工作要求,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践初心担使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包括信息监测、分析、研判、传达、处理等环节,疫情期间,只有将这些环节落实到位,形成完善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避免形成严重的舆情事件。

  (1)密切监测新消息、新情况。辅导员必须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切实落实习总书记“把学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重要指示,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全面提升自身防控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2)确保信息传达到、传达好。辅导员应千方百计把疫情真实信息传达给学生,如利用“易班”、自媒体平台、班级群等,每日发布疫情防治最新动态,进行温馨提示和辟谣,确保学生能及时获取真实准确全面的疫情消息,主动引导精准科学的网络舆情。

  (3)及时研判日报告、零报告。辅导员应提高警惕,及时开展学生信息摸排,分门别类做好信息统计,汇总学生家庭信息、返程时间与车次、途经地点、近期健康状况与假期动向等数据,重点做好疫区学生情况摸排。在此基础上认真落实日报告制、零报告制,执行学生基本情况日报告、学生疫情情况“零报告”。

  3.2高度负责,行动上展现辅导员网络舆情引导使命担当

  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的主体,其思想意识、政治觉悟以及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都对高校网络舆情工作起重要作用。疫情爆发期间,大学生心理尚不成熟、社会认知尚不全面、价值判断尚不稳定,又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情绪发泄、社会参与意愿,容易积压负面情绪。因此疫情时期辅导员应主动占领网络舆情制高点,远程引导大学生区分信息真假,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加强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业辅导、就业指导,切实做到“学生停课不停学,教师管理不掉线”。

  (1)師生共进,同心同德。辅导员应发挥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广泛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践行者的积极作用,通过微博、微信、QQ、抖音等多平台多渠道,录制“云课堂”、撰写分享优秀文章、拍摄宣传主旋律视频等形式,及时地对大学生讲事实真相、讲制度优势、讲文化自信、讲民族精神、讲青年担当,全面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砥砺大学生的报国之行,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舆情阵地。引导大学生通过多读经典文献、多学先进榜样、多思初心使命等由内而外地抒发爱党情、爱国情,充分展现时代新人的青春风采。

  (2)朋辈引领,同舟共济。学生干部是辅导员工作中有力的得力助手,在面向大学生开展政治领导、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等工作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疫情时期,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辅助辅导员开展远程学生工作时,在网络上发言时措辞要严谨、立场要坚定、心态要积极、思想要先进,分清新媒体情境中的主客体,不盲目跟风,引导舆情往有利方向发展。对于自愿参与相关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群体,辅导员应及时了解这些学生志愿服务的具体性内容,并对这些同学加以宣传,注重行动引领,弘扬青春正能量。

  3.3从容平稳,做好线上心理疏导工作

  人在经历重大疫情危机后,身体和心理都会受到伤害,在战胜疫情之后,尽管生理健康恢复正常,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心理健康加以疏导。高校辅导员作为青年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有责任,有方法,更有能力为青年学生做好心理健康疏导工作。

  (1)注入“强心剂”,护航学生身心健康。新冠疫情的爆发正值寒假期间,大学生长时间脱离校园生活可能导致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安全感缺失,因此辅导员在远程工作中应该更加重视提高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意识。在疫情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时,学生对网络舆情有自己的见解,辅导员应担任学生心理状态的观察者、介入者、倾听者、共情者。对于有严重情绪、心理异常的学生要帮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就学生群体的疑问和意见予以及时反馈,护航学生身心健康。

  (2)架起“连心桥”,助力学生学业进步。在非常时期,辅导员要坚持人文关怀,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切记言语过度生硬和紧张,将爱国主义思想、珍爱生命观、无私奉献精神等思政教育贯穿其中,让学生时刻感受思政教育的时代魅力与人性温度,培养学生理性对待网络舆情的能力。也可以采用聚焦改变的方式,告知他们在家除了关注新闻,注意防范之外,可以多学习专业知识,特别是针对即将毕业、考研复试的学生,鼓励他们抓紧时间投身学习和相关准备工作上去,不断充实自己。

  在这特殊时期,高校辅导员责任重大,在关注学生的生命健康同时必须抓紧网络舆情这根弦,合理引导网络舆情,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做好心理疏导,发挥高校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实现学生平安健康发展、网络舆情清朗安定的新愿景。

第二篇: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为认真落实县委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加强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及时回应网民关切问题,有序化解网络舆论危机,有效预防、缩小和消除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各类敏感网络舆情的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1、快速反应,妥善处置。要第一时间发现、研判、处置网络舆情。要坚持“双处置”,即网下网上同步处置,网下治本、网上治标,积极解决自身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妥善做好社会舆论层面的回应。要按照“三同步”的原则,切实做到事情应急与新闻应急同步部署、处置工作和对外发布同步研究、处置授权与发布授权同步安排。

  2、分级响应,有序应对。根据网络舆情可能造成社会影响的大小,针对不同等级的奧情,坚持分级应对的原则, 采取不同应对措施,提高效率,注重效果。

  三、组织体系

  成立重大意识形态舆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XX

  副组长:XX

  成员:各科室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王加志同志兼任,具体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研判、提出处置建议。

  四、应对方案

  (一)应对原则

  1、黄金24小时法则。力争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信息要真实透明,报道要统一开放,沟通要亲民坦诚。

  2、信息公开原则。新闻发言人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根据网民的质疑和提出的问题,有节奏地抛出系统化的专业信息,不断引导民众舆论。

  3、主动沟通原则。突发事件中,要主动组织与积极策划新闻宣传活动,邀请第三方媒体(地方电视台、权威专业纸媒或网站等)及时发布信息,主动与民众沟通并适时进行权威讨论,通过释疑贏得公众信任。

  (二)重要措施

  1、启动新闻发言人机制。新闻发言人应选择熟悉媒体运作,具有丰富的公关宣传经验的工作人员,在突发事件应对处置中,根据必要性,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新闻发布会,或者联系媒体接受专题采访等方式主动回应。

  2、培养和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影响力。通过内部培养、外部挖掘,寻找懂业务、新闻素养高的专业媒体人士,作为领域内意见领袖。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由意见领袖在论坛、微博等舆论活跃地带设置话题,发布专业、权威、客观的评论性内容,引导负面情绪趋于平和与理性。

  3、完善网络舆情信息员制度。各科室配备一名舆情信息员,实时监控舆论发展动向,负责舆情信息的采集上报工作。

  4、适时利用第三方成员应对舆论震荡。在网络平台设置议题后,可组织网络水军发布价值性评论、回帖,扭转“一边倒”的敌我情势。

  (三)具体方法

  1、迅速调查核实,及时上报,积极沟通。迅速组织调查,核查事实,及时上报县委党政办。同时,组织涉事各方加强内外部沟通。

  2、适时跟贴回应。全面监控以“网易、搜狐、新浪、搜狐、凤凰网”为核心的商业门户网站和以天涯论坛为首的全国和地方综合性论坛,着重观察负面舆论的发展动向,发现舆论发酵的苗头,及时主动应对,由涉事主体迅速组织人员(意见领袖、网络信息员、网络水军),统一口径,以第三者身份更贴回应,放大正面声音,稀释负面影响。

  3、快报事实,慎填原因,重报进展。快报事实,即在着重解决线下现实问题的同时,通过政务微博、政府网站、微信和手机报等渠道,第一时间告知事实。慎报原因,即不仅要基于严格、全面和深入的调查,还要注重原因公布的时间选择,过早易引发群众的不信任感,过晚会有“执行不力”之嫌。重报进展,即通过上述“两微一端”或第三方媒体介入,阶段性公布调查和解决实况,助推舆论平复。

  4、对不实贴文,即刻上报,对相关网站迅速采取有效惜施进行管控,消除负面影响。同时,可邀请主流媒体采访,正面回应网民关切。

  5、对诽谤、造谣等涉嫌违法违规信息,报请公安机关衣法处置。

  6、主动设置议题。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导下,认真分析研判,紧扣网民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设置相关议题(着重选择事实澄清、主体问责、权威观点等话题范围),组织网络宣传,化解网上疑虑,有序引导网络舆论。

  五、处置流程

  结合实际,整合资源,互动融合,灵活处置,有效化解舆情情危机。

  (一)全面监测

  采取人工和技术相结合、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领域、重要人物、重大事件进行24小时检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舆情。

  (二)研判预警

  对发现的舆情,各涉事主体要迅速对舆情走势、风险级别进行评估,及时报告党政办、上级业务部门和同级网信部门。特别重大舆情务必1小时内上报,重大舆情务必2小时内上报,较大和一般舆情酌情适时上报。

  (三)分级处置

  1、一般网络舆情。指网民在网络论坛/社区、微博、维权网站等平台对某项政策或某类问题进行询问、提出质疑、表达诉求,仅有少量围观的舆情(阅读量、跟帖量、舆情总量等均在50篇/条),且未有主流媒体(电视、报刊)介入报道,评论量也是零星分布,由涉事主体及时解决网民诉求,回应网民关切。

  2、较大网络舆情。指涉及有损XX县形象的敏感信息在不同网站出现的(阅读量、跟帖量、舆情总量等均在100-500篇/条),评论量也有数十条,且负面声音有所上升,

  发酵趋势明显的舆情。由涉事主体密切关注,及时调查核实,

  及时跟帖回应,妥善处置。

  3、重大网络舆情。指涉及重点领域、重要节点、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敏感信息迅速发酵,或有主流媒体(电视、报刊等)介入报道,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舆情。由派出所及时提请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奥情处置方案,组织网上网下同时实施,及时有效化解网上危机。

  4、特别重大网络舆情。指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秩序、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舆情(安全生产过程中发生人员伤亡等)。在党政办统一协调下,分级响应,及时有效处置。

  (四)舆论引导

  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和“攻防兼备、疏堵结合”的原则,主动设置议题,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认真回应质询议题,适时进行权威评论、积极开展民意互动,根据舆论形势、事件进展等情况,采取“新闻发布会”“背景说明会”“组织记者集体采访或单独采访”“发布新闻公报、声明”“利用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答记者问询”等形式,通过新闻发言人专业、快速、准确地引导网上舆论,减少和消除负面影响。

第三篇: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舆论的本质是一种群体性的社会态度和情感反映,与网民的社会地位和利益结构密切相关。从舆情工作的实践来看,关系到全局和整体,涉及人员多、范围广、影响大、关注度高的决策项目、重大活动、重大规划、重大采购、重大改革措施、重大人事公开选拔调整和重大工程建设等,往往是舆情风险点比较集中的地方。

  如何评估“舆情风险?

  1、权责统一原则

  评估网络舆情必须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公开、公正,体现公平,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意愿,由承办部门或相关单位具体组织实施风险评估工作。

  2、以人为本原则

  统筹考虑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现实利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科学发展原则

  把加快发展作为实施网络舆情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科学、规范的评估标准,深入调查研究。

  如何确定“排雷”预案?

  网络舆情因传播渠道多、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极易滋生网络暴力、激化社会矛盾,影响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故此,制定应对预案必须紧扣网络舆情的特点,把握舆情导向,按敏感程度和烈度大小,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抓住网络舆情指向,充分运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工具,形成上下一致、部门协调的联动机制。

  如何妥处“舆情”隐患?

  为了更好地听到民意,政府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与策略,主动出击,而且当前所面临的网络舆情形式极其严峻,针对网络舆情存在的显著特点,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对舆情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对网络上的敏感话题,舆情动态等信息及时去掌握,同时对恶性行为实时有效地加以控制,对网民理性地加以引导,促进网络社会更加和谐进步。

第四篇: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发展在迎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充分发挥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和突出优势,正确引导和规范高校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是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难题。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及特点

  1.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高校网络舆情,是指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群体通过互联网对国内外热点问题、校园突发事件和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倾向性的思想认知、情绪反应、价值判断和意见倾向的总和。

  2.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高校网络舆情除了具有一般舆情的规律、特点之外,因其发生在高校这个开放性相对较强的文化氛围下,显示出自身独特的特点:①突发性与直接性并存。就是指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发表意见的直接性。②外显性与隐匿性相伴。表现为舆情信息的外显性和信息发布者的隐匿性。③实时性与互动性同行。在互联网上,在校大学生表现出极强的参与意识,在对舆情热点问题的讨论,既是实时的又是互动的。④丰富性与偏差性交叉。高校网络舆情内容丰富、包容万象,既有积极健康的情绪表达,又有缺乏理性的消极、庸俗、灰色的言论。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运行过程

  通常情况下,高校网络舆情的运行过程可以划分为:酝酿潜伏期、萌芽起始期、扩散传播期和混乱整合期。①潜伏酝酿期。当某个热点事件被强烈关注和报道后,便会迅速形成一股潜在的力量在网络平台中积聚潜伏,于无形之中慢慢地酝酿。②萌芽起始期。大学生通过新闻跟帖、论坛等形式对热点事件发表的意见相互碰撞之后,容易形成规模较大的复杂多样的舆论圈,最终形成舆论。③扩散传播期。随着舆论的形成,其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舆论圈像滚雪球般也越来越大,最终使得高校网络舆情进一步传播扩散。④混乱整合期。经过一定时间的传播扩散,需要随时关注舆情的变化与走向,及时引导和整合混乱复杂的观点,保障网络舆情的良性发展。

  三、高校网络舆情中辅导员的应对措施

  针对问题日益凸显的高校网络舆情,辅导员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明确自身作为“方向标”“催化剂”“传声筒”“服务员”的角色定位,采取相应的预防应对措施,逐渐形成正确的预防应对机制,形成干预和引导网络舆情发展的合力,保障网络舆情发展的良好走向。

  1.建立高校网上思政教育基地,树立辅导员的“方向标”形象。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的作用日益凸显,让我们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可能游离于网络之外,甚至需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在广阔的网络信息平台上,我们可以听到多种声音:慷慨激昂的、振聋发聩的、微言大义的、至情至性的。而网络的宽容性使得网上的言论多样化,有善意的,也有恶意的,有负责任的,也有不负责任的。那么,具体到辅导员工作中,就是要求辅导员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精心设计一批有特点、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校园主题教育网站,主动占领网络阵地,把握网络舆情的导向。热点焦点问题,往往是舆论的聚焦中心和率先发难点。因此,在对待时效性极强的热点焦点问题时,要求辅导员具有敏感的嗅觉,在舆情的潜伏酝酿期把握舆情的根本性质,对过热的舆情进行冷化处理,在第一时间树立好自己的“方向标”形象。

  2.把握高校网络舆情运行过程,发挥辅导员的“催化剂”作用。高校网络舆情作为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要求我们必须密切关注校园网络中出现的复杂多样的各种舆论,及时灵敏地捕捉群体性问题的苗头,把握好各个阶段的发展态势,开渠引流,进而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早在19世纪末,法国社会学家古斯塔夫·勒庞便在其著作《乌合之众》中论证,在群情汹涌时,简单武断、情绪化的言论更易战胜理性客观的言论,表象总是掩盖真相。专业精英尚且不能在舆论漩涡中站住脚跟,心智不成熟、思维方式相对简单的大学生更难辨清其中曲折,对复杂的问题喜欢用简单的是非标准来判断,观点难免有失偏颇。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有力的执行者,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研究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和运行过程,寻求有效的引导方法和手段,准确掌握学生对焦点问题、敏感问题的关注规律和心态历程,从多元化的舆论中简化难点、寻找共同点,发现积极因素并进行强化刺激,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引导过程中的“催化剂”作用。

  3.加强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建设,重视辅导员的“传声筒”效果。高校要利用好网络舆情,最主要的是培养一支从专家教授、专职工作人员、辅导员到学生的完整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而学生群体中的大多数人属于随波逐流型,无坚定立场,面对社会问题表现出诸多困惑与迷茫。此时辅导员的“传声筒”效果显得尤为重要,即要重视自身作为“传声筒”的角色定位和影响效果,建立学生网络信息员队伍及时传达主流言论,引导网络理性讨论,化解学生疑点、回击偏激观点、解释相关政策、消除负面影响、维护学校形象。尤其是在化解学生疑点时需注意两点:①全方位扫描社会舆情、深入浅出地阐述疑点,而不是单靠训导方式。②从为学生排忧解难的角度出发,在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加强沟通,耐心分析现状,传达有用信息。

  4.培养高校网络舆情“意见领袖”,诠释辅导员的“服务员”角色。2010年10月16日的“我爸是李刚”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各种评论,其中某些评论甚至引起了“官二代、富二代”全盘否定的抨击。这些网络舆论并没有指向事件本身,却更多地体现出了对肇事者身份、背景的极大兴趣。针对此类事件,高校辅导员应该在引导过程中找准核心和聚焦点,第一时间树立自己“意见领袖”的形象,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最真实的第一手信息,引导网络讨论理性化、正常化发展。大学固定课堂概念的不断弱化,信息网络成为了大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要想在高校网络环境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网络舆情“意见领袖”进行话题引导和舆论方向控制,在进行正面教育的同时,利用自己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树立网络威信,为高校营造良好的精神文明建设氛围。尤其是在引导舆情时要满腔热情,入情入理地疏导交流,寓事于理地细雨滋润,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不断创新辅导员工作方式,诚恳待人、服务至上,认真诠释辅导员的“服务员”角色,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全方位服务。

  高校网络舆情是维护和确保当前高校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充分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引导规范高校网络舆情发展上的突出优势,不仅有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还有益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促其早日形成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五篇: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一、认清网络舆情的特点

  制定网络舆情应对预案,必须了解网络舆情发展的特点。一般而言,网络舆情具有五大特点:自由性、交互性、多元性、偏差性和突发性。

  1.自由性

  互联网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舆情的自由性。每个人都是麦克风,都有机会成为网络信息的发布者,每个人都要选择网络信息的自由,也有自由选择信息发布载体的自由。互联网的匿名特点也促使网民表达观点更大胆、更直接。

  2.交互性

  互联网多空间、即时交流的特点使得网络舆情具备了强烈的交互性。某一舆情事件发生后,网民对其发表意见、评论时经常形成互动场面,赞成的、反对的、中立的同时出现,激烈碰撞,争锋相对。这样的实时互动交流,使得各种观点和意见能被快速表达。随着更广泛深入的讨论,将随时转化为某种舆论。

  3.多元性

  基于互联网的话题出现往往是随意、自发的,其涉及主题极为宽泛。从舆情主体来看,上至党政机关、社会群体,下至单一网民个体;从舆情涉及领域来看,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等无所不包;从舆情来源来看,有网络媒体编写的,也有网民通过自媒体发表的或在新闻后跟评的,且所有发表后的言论均可被任意引用与评论。基于上述特点,网络舆情的多元性尤其突出。

  4.偏差性

  由于受环境认知、学识水平、个人情感等方面影响,网络言论发表者往往以偏概全,带有强烈的情感倾向,网络舆情事件的真实性将出现偏差。

  5.突发性

  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的便捷特性,使得网民对事件的反应极为迅速,当某一事件发生时,网民可以立即在网络中发表意见,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汇聚形成公共意见,各种渠道的意见又可迅速进行互动形成强大意见声势。当某一种情绪化的、对涉事主体不利的意见成为主流时,事件将变为舆情危机事件。

  二、把握网络舆情指向

  一个事件能引起网民的高度关注,并聚集成为网络舆情焦点,主要是该事件刺激了网民乃至社会公众“最紧绷的那根神经”。政府或企事业单位找到自身所在领域易引起网民和社会关注的事件,是制定网络舆情预案的基础。

  对党政机关而言,公共权力的滥用与腐败问题极易形成突发性网络舆情,比如政府官员的违法乱纪行为;司法不公;涉及特权垄断的政府部门、国企、事业单位的问题等。事关民生的问题也易形成突发网络舆情危机,比如房价过高;医疗养老政策;生育政策;高考制度;社会分配不公;富二代等问题。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企业改制、领导作风、员工福利待遇等方面也是舆情热点。

  对于一般企业而言,则集中在企业的产品、服务等问题。这里面有企业自身的问题,比如产品质量不过关、假冒伪劣、服务态度不佳、售后不完善等。此外,客户对产品功能不熟悉导致产品出现问题后将原因归于企业、同业间不良竞争恶意抹黑、价格垄断或其他垄断行为等也易引起网民关注。当出现企业领导人成为热点新闻人物、企业被媒体频繁地作负面报道、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企业高速扩张、企业财务问题、新产品发布、销售渠道出现问题时,企业应提高警惕、加强防范。

  三、掌握舆情应对基本原则

  舆情应对基本原则可概括为:早、准、巧、真、实。掌握基本原则,将能保证制定出的舆情应对预案科学、实用。

  1.早,超前谋划。由于网络舆情的出现具有突发性,其爆发难以提前预知,因此,网络舆情的处置当以预防为主。“早”字还体现在队伍早组建、舆情早发现、事态早掌控三个方面。舆情应对当有组织性,越早成立舆情监控应对队伍,进行舆情应对工作时将越从容。队伍建立后,还需要有完备的监测管理机制,保证相关舆情提早发现或第一时间发现,以避免应对不及时。发现舆情后,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住舆情事态不致激化,是舆情应对的核心部分,也将考验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的预案设置是否合理、实用。

  2.准,研判无误。在迅速了解、掌握舆情的起因及事实真相的基础上,针对舆情的走向、舆论热点进行分析研判,确定处置方案。

  3.巧,处理得当。舆情危机是一把“双刃剑”,应对得当,可以转“危”为“机”,应对不当,则会恶化事态。因此,要巧妙处理,在言辞上诚恳,在行为上疏导,与媒体做好沟通配合,第一时间把握住网络空间和公共舆论的主导权。

  4.真,不打诳语。在网络舆情传播中,易出现非理性、片面的言论,这就需要舆情主体,即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及时发布消息,同时要保证消息科学、审慎、及时、准确,防止误导公众。

  5.实,承诺落地。要从实际情况、实战需要、实体效果三方面出发制定舆情应对方案。相关承诺及时兑现,公布的政策落到实地。舆情消退后的总结要切实际,对于问题不护短、不避讳,从根源上降低舆情危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

  附、舆情应对预案参考模式

  为切实提高网络舆情监控及应对能力,及时、准确发布有关信息,掌握、引导舆情的主动权,最大程度地避免网络舆情事件对公司(单位)造成的损害,减少负面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一、健全网上舆情监测体系,确保第一时间掌控网上舆情,有效应对和化解网上舆论风暴,争取工作的主动权,必须构筑覆盖面广、责任明确、渠道畅通、处理及时、研判准确的网上舆情监测体系。

  1.明确网上舆情监测责任单位。

  2.明确网上舆情监测重点区域。

  3.明确网上舆情监测单位的职责。

  二、建立网上舆情研判机构,及时发出网上舆情预警3网上舆情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必须完善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对网上舆情信息进行汇集分析,甄别筛选、预测趋势、掌握规律,提出应对之策。

  1.成立网上舆情研判信息中心。

  2.建立网上舆情联动机制。

  3.设立不同层次的发言人制度。

  4.组建一支网上“意见领袖”。

  三、把握网上舆情特点和规律,积极应对和化解网上舆论风暴,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或敏感问题,要建立起一套预警机制,争取舆论的高地,发出有理有力的声音,从而化“危机”为“转机”。

  1.明确原则、把握规律。

  2.快速反应、公开透明。

  3.统一口径、掌握技巧。

  4.善用媒体、危机公关。

  四、网络舆情的应对处置

  1.一般网络舆情

  2.重大、特别重大网络舆情

  五、后期处置

  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结束后,舆情应对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与专家,对处置工作全面总结和评估,针对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及问题,进一步修改完善本预案。

第六篇: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为快速妥当处置市档案局(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有序引导网络舆论,有效预防、减少和消除突发重大网络舆情造成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营造建设文化强市的良好网络舆论环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区县档案局(馆)被国内外网络媒体登载有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档案方面信息,或对本单位正常工作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的应对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市档案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按照辖区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实施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三、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黄山市档案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各区县档案局(馆)、局机关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审定全市档案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有关科室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研判“网络问政”形势,有序引导网络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局科教编研科,负责日常工作。

  (二)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市局科教编研科: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各县(区)档案局(馆):负责组织、协调、督导本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一)研判预警

  对本单位可能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的突发事件、热点敏感问题,要及时搜集掌握有关真实信息,做好应对处置准备,增强工作前瞻性和时效性。

  (二)快速反应

  发现重大网络舆情后,要按照应急管理规定时限和逐级报告、双重报告等要求,及时将情况报告市局科教编研科,由市局科教编研科报告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同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建专门工作组,制定并落实应急处置措施,于发现后三小时内以单位或网络新闻发言人的名义跟帖依法依规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或答疑释惑,及时、有效控制事态,正面、有序引导网络舆论。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三)分类处置

  对网络媒体出现的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在严格执行保密法律法规、新闻宣传纪律等规定的基础上,按以下办法分类处置:

  1、属询问、置疑、诉求类的,安排相关职能科(股)室位依法依规进行办理、提出答复意见,经各县(区)局负责人审定后统一回复;能当即回复的要当即回复,需要一段时间办理后才能回复的,要在发现当日内回复处理意见并在办结之日内回复处理结果。

  2、属对某一突发事件或社会热点、敏感问题恶意传播或炒作类的,要依法告知事实真相或事件处置情况;对于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或严重损失,告知事实真相、事件处置情况后仍继续恶意传播或炒作的,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3、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煽动网民闹事或涉嫌网上违法犯罪活动类的,要依法澄清事实真相,并商请执纪执法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4、属对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有重要积极意义类的,要积极采纳建议并按要求予以回复。

  (四)动态跟踪

  落实专人对突发重大舆情及处置后的事态实行动态跟踪,适时采取应对处置措施,坚决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五)总结评估

  在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将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报送市局科教编研科,并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媒体的能力。

  五、工作保障

  要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和网管技术人员,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建立网络舆情监管机制,在单位干部职工中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懂政策法规、善应对网络的网民队伍,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网络舆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第七篇: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一、健全网上舆情监测体系

  一般而言,网络舆情呈现出五大特点,具有自由性、交互性、多元性、偏差性和突发性,因此为了提高网络舆情的监控及实时的应对能力,第一时间掌握网络舆情,争取工作的主动权,企业就需要健全网上舆情监测体系。

  1.明确职责分工,确定舆情监测责任单位。

  2.划分舆情监测重点区域,包括各大新闻门户类网站和主要的社交网络媒体平台等。

  3.选用专业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如识微商情监测系统,可对全网舆情进行全天候24小时实时监测,尤其是网络口碑和自身形象监测,实行在线化服务,提前预警,助力用户网络舆情的顺利应对与处置。

  二、建立网上舆情研判体系

  网络舆情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只有建立网上舆情研判体系,及时对网上舆情信息进行汇集整理、筛选分析并进行甄别,快速了解网络上谈论与己相关的各种声音,预测趋势、掌握其传播规律,才能提出应对处置之策。

  如利用识微商情这样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自动采集并整理分析全网舆情,及时发现舆情信息并监测舆情的发展趋势,自动识别负面准确告警,确保舆情应对处置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三、网络舆情应对处置策略

  1.明确具体的处置流程,及时共享相关信息,确定负责人和各部门的职责,并保证内外发声的统一性,防止因表态的偏差而产生矛盾的激化或扩散。

  2.强化网络媒体沟通,与政府部门、权威机构、专家进行合作,降低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的阻力。

  3.利用像识微商情这样的网络舆情监测软件,通过系统设定特定语法或关键词,进行实时全网监测,挖掘舆情演变过程中的传播网站、传播媒体、关键传播节点,及时掌握舆情发展动态,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处置措施。

第八篇: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话语权竞争的主战场、党的舆论工作的最前沿,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把握好网上舆情引导的时机、实效,使网络空间晴朗起来。高校是网络舆情传播重地,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做好网络舆情“把关人”,进行积极引导,是辅导员工作的应有之义。

  一“把关人”理论释义

  “把关人(gatekeeper)”理论是美国著名传播学家库尔特•卢因于1947年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1]。“把关人”理论又被称为“守门人”理论,是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之一。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者怀特将这一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把关人”是信息传播过程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行为和现象,所以“把关人”理论既适用于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也同样适用于高校辅导员的网络舆情研判、引导工作。高校网络舆情的酝酿、初现、发展、回落的各个阶段,都是信息快速传播、蔓延的过程,辅导员在各个关键点都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

  二、辅导员网络舆情“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在201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和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都已经明确规定了辅导员要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舆情研判、引导。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按照初级、中级、高级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其中关于网络舆情部分总结如下,见表1。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对辅导员提出了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要“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要“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以及要“创新工作路径”等具体要求。

  (一)做好“信息接收者”角色

  在“把关人”理论中,高校辅导员处于信息接收、储存的位置。辅导员对信息接收、储存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信息传播的最终接收者———学生获取信息的效果和质量,所以辅导员在信息接收中,占主导地位。面对着大数据、移动互联、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汹涌浪潮,不仅冲击影响着每一名辅导员,同时也对辅导员的信息接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辅导员必须开阔视野,提高自身媒介素养,勇于走在信息洪流的前头,多渠道、多路径掌握网络舆情状况,根据学生的成长、成才特点,接收、储存相应的信息。

  (二)做好“信息加工者”角色“加工”

  顾名思义就是对信息的筛选、过滤过程。在某种程度上讲,“加工”才是辅导员开始真正履行“把关人”职责的起点。在把关行为的选择上,有抑制动作和疏导动作两种。疏导是指把关人允许某些信息继续流通的行为,抑制是指把关人禁止某些信息流通或者短时间搁置的行为。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做好网络舆情的引导,对唱响时代主旋律,弘扬网络正能量,传播新时代新思想的网络信息进行推广传播;对错误的思想、文化、意识、观点和价值观要进行坚决的否定,并限制这些信息的蔓延扩散。通过辅导员的把关行为,进而培养学生网络安全的“明辨”意识和网络舆情生态的应对能力,引导学生清朗网络空间,在网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三)做好“信息传播者”角色

  当辅导员作为“把关人”进行信息的加工后,将采取一定的方式和途径,把信息传播给学生[2]。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辅导员要有意识地、技术性地把信息附上自己的感情色彩,贴上自己的立场观点,例如点赞式地对信息的肯定、带有评论性语言的转发等等。在语言表述形式上,要接地气,幽默活泼,用草根化的语言讲述大道理,润物无声的方式开展隐形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只有做好“传播者”角色,才能科学地进行网络舆情议题设置,有效的引导网络舆情,进而将网络舆情意识形态阵地牢牢把控。

  三、辅导员网络舆情“把关人”的存在问题

  (一)辅导员媒介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辅导员的媒介素养从本质上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开展以网络为媒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目前辅导员的媒介素养水平整体不高,媒介素养教育缺失,具体表现为:(1)媒介素养理念不能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部分辅导员观念更新不及时,主动学习媒介素养意识不强。(2)辅导员媒介技能欠缺,网络应用和自媒体基础知识不牢固,发布的网络信息缺乏原创性或者原创性不够,吸引力不强。(3)部分高校层面的辅导员培训,还只是关注辅导员事务工作能力的培训,往往也没有涵盖媒介素养教育,导致辅导员对媒介信息传播规律和引导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辅导员网络舆情反应速度有待进一步加快

  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是网络舆情传播的显著特点之一,处理不及时极易引起一系列连锁不良反应。部分辅导员还只是对于线下学生的突发事件保持“紧绷的弦”状态,不敢疏忽大意,但是对于线上的突发事件以及由此产生的网络舆情警惕性不高,弦绷得不够紧,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经常处于“离线”状态。对于有可能成为网络舆情的事件和话题,预见性不够、舆情倾向性判断力不足,监管和处理也经常“慢半拍”,反应速度不快,但是“快速反应,及时出击”正是处理网络舆情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因此,辅导员必须要及时把握住处理网络舆情的“黄金时间”,才有可能把事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从而避免更大的负面影响。

  (三)辅导员网络信息获取渠道有待进一步扩宽

  相比以前,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无疑是多元多样的,自媒体的发展,使每个人都是记者,都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三微一端”等开放、共享式信息发布平台让信息传播速度用叹为观止形容也不为过。但是在这种时代环境下,有部分辅导员不愿意,甚至抵触深度走进学生的网络空间和网络社区中,更不愿意做学生的粉丝和“圈内人”,触网意识不强,更多的是网络购物、网络聊天、查找资料等浅层触网,不能很好地做到联网上线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些做法会导致辅导员网络舆情“把关人”角色极容易失位,网络舆情扩大蔓延。

  (四)辅导员“把关人”队伍有待进一步充实

  网络舆情的管理、防控、引导工作手段和措施简单的总结,即“人防、物防、技防”。“物防”和“技防”是加强网络舆情监测软、硬件设备的建设,技术的升级革新以及各项制度、机制的建立健全。“人防”应该是包括辅导员在内的相关教职工对网络舆情的及时发现和及时管理、教育引导。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高校的“物防”和“技防”都还远远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甚至个别高校还只是停留在文件和计划中,所以“人防”还是最主要的手段。但是当有网络舆情出现时,辅导员往往是单枪匹马,冲在工作的第一线,加之缺乏专业的网络舆情应对技巧和信息技术能力,会影响应对时机和效果。

  四、辅导员网络舆情“把关人”能力提升路径

  (一)强化互联网思维和观念

  当今社会,互联网的触角已经蔓延到社会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高校作为教学、科研、育人的象牙塔,也并非真空。学生可以说是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思维和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追求话语的平等,去中心化、去权威化[3]。学生线上对信息的质疑声相比线下更多、更杂。辅导员应该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主动触网,做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才有可能在发生网络舆情时,不茫然无措,牢牢掌握网络话语主动权,牢牢站稳意识形态阵地。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辅导员吹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冲锋号。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辅导员徐川,“南航徐川”微信公众号运行人;北京交通大学辅导员张琪,“琪人琪语”网络思政工作室负责人;郑州大学辅导员曾鑫,创建了“高校辅导员在线”微信公众号等等。这些辅导员通过新媒体引导舆情,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和尝试,也都取得了很好的育人效果,广大辅导员和学生都反响强烈。

  (二)加强学习实践,克服本领恐慌

  毛泽东在1939年延安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曾讲到“我们队伍里面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部分辅导员不愿意触网,对网络持抵制排斥态度的原因之一就是本领恐慌。辅导员要克服本领恐慌,就要敢于直面恐慌,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不能以辅导员事务繁杂为借口,推脱敷衍网络新媒体相关知识的学习实践。这是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前提,也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打造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的要求。一是要了解网络信息的传播路径和传播规律,能够掌握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工作。二是要探索和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遵循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学习掌握网络空间的沟通技巧、行为模式和交流方式。三是要把握网络舆情引导的“时”“度”“效”[4],了解网络舆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衰减这四个阶段的机理。四是要化被动为主动,创新应对措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空间,培育健康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校园网络文化。

  (三)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高校网络舆情收集和监测的信息,绝大部分并不是“敌情”,而是学生的“民情”“民声”。这些“民情”“民声”所代表的每一个思想问题背后,都有一个实际问题的症结。所以当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情感中遭遇困难,通过网络“吐槽”、发泄不满时,学校要容得下杂音。这些困难是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由于种种原因难以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辅导员收集到相关舆情后,要力争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做好相关问题的整理上报总结工作。即使短期内不能解决,辅导员也要做好对学生的解释说明工作,特别要注重负面情绪的安抚和缓解,让“热”问题,能够“冷”下来。同时这也就意味着,高校与学生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的利益诉求表达通道要无缝融合,及时答惑解疑,引导舆情正确发展。要将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学业、生活、情感等实际问题有机结合。

  (四)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机制体系和人才队伍

  网络舆情引导不只是辅导员或者辅导员队伍的事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形成合力。首先,要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完善机构,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建立相关机制,健全监管体系,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制度建设。其次,舆情管理机构要敢抓敢管,敢于亮剑,要积极回应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在网络舆情热点产生且发酵后,高校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安排专人及时在“三微一端”等网络阵地发布事件进展情况,并密切监测跟踪网络言论态势,澄清是非,伸张正义。第三,要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让主流、权威、真实、可靠的声音占领舆论高地。建好用好管好三支队伍,即高校宣传思想骨干教师队伍为主导,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队伍协助配合,校园意见领袖和网络大V队伍重点联动。

网络舆情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 供销社监事会工作总结

★ 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工作总结报告

★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工作总结

★ 派出所纪律作风教育整顿工作总结

★ 街道财政所2021年工作总结及来年工作计划参考

★ 法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报告

★ 疫情防控消毒消杀2021工作总结

★ 乡镇疫情防控工作总结

★ 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 乡镇宣传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装机门户网 公司/单位/企业/个人电脑装机就找装机门户网,欢迎来电咨询!本文章链接:https://www.diyilu.com/tgfx/19881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