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室工作总结九篇
教科室是中学和小学的一个职能部门,在校长领导下,负责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的中层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及其改革实践的需要,制定并实施学校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规划、计划。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科室工作总结九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 教科室工作总结
我们新密市实验初级中学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2800人,在编教师191人,2018年我校在市教体局教研室直接指导下,学校以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出发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科学创新,立足校本教研,构建和谐教育,强力推进新课改,不断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教科研
(一)加强教科研领导与管理
为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我校成立了由张红涛校长为组长的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校级领导为小组成员,卢晓丽副校长负责教科研管理工作,孙慧霞任教科室主任,曲巧林任教科室副主任,并有固定的兼职人员3人。
(二)完善教科研制度和奖励机制
为了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制定了《新密市实验初级中学教科研管理制度》,对教师的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及课题获奖等科研工作提出了管理、考核办法,同时学校还加大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对于教师在省、市科研部门申请的课题,国外期刊发表的和省、市教育部门获奖的论文,按照不同的级别,给予主持人或第一作者相应的奖励。同时,学校对于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购买的书籍、聘请专家指导、外出学习及过程性材料整理等给予支持,这极大地推动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三)重视教师教科研培养
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的水平,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教科研培训,学校还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学科骨干教师,先后奔赴全国名校去参观、学习与交流,组织不同学科老师奔北京、苏州、河南师范大学参加各种学习,同时学校还邀请李宝红、杨梅岭等名师来学校给教师们作报告,对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进行指导,还组织每项课题负责人参加课题研讨会议,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教科研能力,培养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师。
学校要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以科研课题促课改发展。没申报郑州市级课题、新密市级课题的老师,要申报校级课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立课题,每个课题组都有具体负责人,教师们都在积极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研究,以网络资源为平台,以课题实验为途径,以课堂为实验基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逐步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四)科研成效
学校教科室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发挥教科职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卢晓丽副校长,在学校管理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身体力行担任了省级课题的主持人,她主持的河南省“十二五”课题《大班额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已顺利结题,获得河南省教科所课题优秀奖;
正是由于领头雁的带动作用,激励了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2018年我校共有三项新密市级课题通过立项评审,分别是:屈笑帆老师负责的课题《初中七年级学生巧记英语单词的策略性研究》,范晓娜老师负责的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中激发学困生参与积极性的研究》,刘向雨老师负责的课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落实的研究》。
我校共有四项郑州市课题通过教科所立项评审,它们是:刘亚丽老师负责的课题《以读促写在八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王瑞玲老师负责的课题《用国学经典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王伟杰老师负责的课题《父母教养方式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高秋军老师负责的课题《乡土文化走进初中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
这七项课题组的老师结合自身的课堂,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另外,我校共有五项郑州市课题顺利通过课题结项。段晓红老师负责的课题《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常识的学习与融合方法的研究》获成果一等奖,李晓英老师负责的课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获成果三等奖,曲巧林老师负责的课题《小升初语文学习衔接有效策略的研究》获成果三等奖,张理光校长负责的课题《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分析及其对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和张丽霞老师负责的课题《词汇教学在七年级英语阅读课中运用的研究》通过结项。
这五个课题成果在教学中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二、教师培训
1、积极配合上级领导的安排,安排暑期培训,保证培训人员按时到位,以保证培训效果。
2、校本培训
2019年2月17日上午,我校举行“从优秀走向卓越”教师发展论坛。特邀“郑州市最美教师”、“郑州市第五届名师”、“河南省教学标兵”、“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陈喜凤老师到校为全体教师作师德演讲报告。报告会由卢晓丽副校长主持。在陈老师身上,老师们汲取了使自身成长的好经验、好办法,对专业成长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师德内涵有了新的、深刻的理解。
2月17日下午,在卢晓丽副校长的组织下,进行了校内集中培训,王惠阳老师、刘买官主任畅谈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分享,刘书现校长对教学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王惠阳老师的《扎实有效教研以质量促提升》分享了备课组总体规划,合理分工,分步实施,认真落实;
体现了组员的全力配合,上下一心,你追我赶,争创辉煌。刘买官主任《做一个幸福快乐的班主任》就文化引领、春风化雨、润泽心灵;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榜样示范;
表扬得法、惩戒有度、和谐相处;
公开公正、民主平等、相信学生;
加强修养、将心比心、以理服人;
心态平和、积极向上、永葆活力等启示与大家进行交流。实验初中的刘书现副校长就《新学期新要求新措施》与老师们共勉。系统的思考、具体的措施,对老师们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三、师德师风建设
为进一步落实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向李芳同志学习,争做‘四有’好老师”的主题教育活动。本活动由教科室负责,各处室、各年级认真落实。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卢晓丽副校长传达了教体局2018【126】号文件精神,并对此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各年级紧紧围绕此主题深入学习,并举办“争做李芳式的老师”主题征文活动,开展寻找“李芳式的好老师”宣传推介活动,全校掀起了向李芳同志学习的浪潮。
2019年3月3日下午,新密市实验初中召开了向李芳同志学习的专题会议,实中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了此项重大会议,会议核心围绕“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展开。会议全程由卢晓丽副校长主持,会议中,卢校长向全体教师宣读李芳同志的感人事迹,全体教师专注聆听,都深深被这位平凡女教师的伟大壮举而感动。
新密市实验初级中学这座和谐之校,这座希望之校,在家长们的认同下走上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虽然暂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向管理要效率,向科研要质量,向细节要突破,向精品要发展。
第二篇: 教科室工作总结
本年度洛江区小学教研工作在区教育局和市普教室的直接领导下,以******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带领我区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积极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任务,多渠道加强师资培训,加大教科研力度,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现把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回顾如下:
一、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准备工作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任务,认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宣传发动,提高认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项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的系统工程,我们深知必须提前进入状态,提前进入角色,充分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政府、社会、学校的认识。今年来,区政府分管教育的有关领导、教育局的有关领导、中小学的校长教师们已多次参加课改专题讲座、市政府的基教工作会议,5月6日至7日,全区60多人到泉州七中听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助理刘兼教授所作的课程改革通识培训讲座,在校长会、教导会上我们也确立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要求重视做好实验前的基础工作,创造机会让老师们多接触、多学习,9月3日至4日,我们分别召开了区校际教研中心组语文、数学、技能组会议,动员大家及早更新观念,并发挥龙头作用,在各学区的教研活动中宣传贯彻课改精神,带领大家把新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2、学习培训,做好师资准备。为确保课改这项专业要求高的工作能顺利进行,我们着力于抓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与省、市级的纵向联系及兄弟县区、校际间的横向联系。多次派人参加省普教室举办的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等科目的研讨、观摩活动,省第五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参加人数达17人之多,省第五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也有10人参加,还派人到福鼎、永安、厦门等地学习,到永春、南安、市直小学等兄弟县、市、校取经,受条件限制,没能请专家、学者开课、讲座,但购买了北师大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制作的新世纪(版)教材教师培训光盘73盘,分学科由校际教研中心组的人员组织各学区相关老师观看,对全区的老师进行一次包括课改背景、理念与目标、课标解读、课例等较全面的学习培训,9月份举办了一次全区美术老师的课程标准培训,努力培养一支具备实验新课程标准,完成新教材试验任务,具有一定课程研究开发能力和承担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教师队伍,为XX年介入实验做好师资准备。
3、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实践。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实验的基本途径,只有切实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新的教学行为,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效性发展。本学年,我们结合教学常规工作管理检查,深入课堂,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改革,帮助教师形成由主客体关系转向相互交往关系、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由接受学习转向发现学习、由黑板粉笔的单一手段转向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等新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评价观(关注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三维度的有机结合、开拓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等)贯穿于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引导学校和老师改变评课方法,从而改变教学方法,在旧教材中体现了新理念,为顺利过渡到新教材实验做好观念上的准备。
二、积极开展教改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教育科研是能否成为现代教师的重要标尺。一年来,我们重视抓教改课题实验研究,促使教师成为科研型人才,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99年市立项语文科"自学辅导式"课题,能融入新课程理念,开展现场研讨,扩大参与面,XX年市立项数学科"小学生实践教育"课题,继去年两次现场研讨会传递有关信息和思想后,又开展了多次教学设计、经验论文的征集及实验老师集中学习交流等活动,两个课题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10月底都送材料接受市教科所的结题验收,已顺利通过。"小学生实践教育"课题还于今年送省立项,被确立为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打破了省课题0的记录。各学区、学校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把典型的、成功的经验发展为实验课题,已有万安3个、河市2个、罗溪1个共6个课题向区教研室申报立项。这些课题的实验研究,对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改革,都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
开展群众性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有利于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扩大教研工作的参与面,推进教学研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一年来,我们针对本区实际,结合省市普教室的评优活动,会同初教股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优及研讨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4月份在罗溪奕聪小学和河市中心小学举行了区小学青年教师业务技能竞赛,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9名,其中一等奖的黄应花、陈婷婷、赖梁军三人送市参赛皆获二等奖;四月份在南少林武术学校举办了一次由老外执教的别开生面的英语研讨课;十月份又在马甲中心小学举办了一次最多英语老师参加的英语研讨课;9月份在河市中心小学举行了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优活动,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3名,其中获一等奖的余文琳参加市赛获第六名。此外,为了交流展示学习新教材的成果,区校际教研中心组语文学科的教师主动承担指导任务,分别在各学区举行了语文新教材研讨活动,通过开课、评课,进一步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提高了驾驭课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
四、开展教学设计、经验总结、论文的交流、评选活动
时值基础教育全面大改革之时,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改革大潮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为了推广和交流这些教改成果,我们先后征集了4次"小学生实践教育"教学设计,举行了多学科的经验总结、论文评选活动。其中,三月份举办了区小学数学优秀教研论文评选,评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16篇,三等奖30篇,戴文胜、陈婷婷、彭乃聪、林秀珍四位老师的论文送市参评,3篇获二等奖,1篇获三等奖;6月份的泉州市第2届基础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中,我区有3篇获二等奖,12篇获三等奖;十二月份举办了社会科教学论文评选,评出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1篇,送市参评8篇,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4篇;在XX年小学教育研究会年会经验论文征集中,老师们踊跃投稿参评,收到了二百多篇论文。另外,老师们在参加各类培训、活动中,也撰写并发表了许多较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经验论文。这些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方面的文章,有的被我们推荐到上级教育刊物发表,其余大部分也结集发表于《洛江教育》和《洛江区小学教研通讯》上,以此传递教研动态,促进我区教研水平的提高。
第三篇: 教科室工作总结
我们新密市实验初级中学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2800人,在编教师191人,2018年我校在市教体局教研室直接指导下,学校以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出发点,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科学创新,立足校本教研,构建和谐教育,强力推进新课改,不断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教科研
(一)加强教科研领导与管理
为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健康和持续发展,我校成立了由张红涛校长为组长的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校级领导为小组成员,卢晓丽副校长负责教科研管理工作,孙慧霞任教科室主任,曲巧林任教科室副主任,并有固定的兼职人员3人。
(二)完善教科研制度和奖励机制
为了推动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制定了《新密市实验初级中学教科研管理制度》,对教师的课题研究、论文发表及课题获奖等科研工作提出了管理、考核办法,同时学校还加大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对于教师在省、市科研部门申请的课题,国外期刊发表的和省、市教育部门获奖的论文,按照不同的级别,给予主持人或第一作者相应的奖励。同时,学校对于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购买的书籍、聘请专家指导、外出学习及过程性材料整理等给予支持,这极大地推动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
(三)重视教师教科研培养
为了提高教师教科研的水平,我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教科研培训,学校还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先后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学科骨干教师,先后奔赴全国名校去参观、学习与交流,组织不同学科老师奔北京、苏州、河南师范大学参加各种学习,同时学校还邀请李宝红、杨梅岭等名师来学校给教师们作报告,对学校的教科研工作进行指导,还组织每项课题负责人参加课题研讨会议,开阔了教师们的视野,增强了他们的教科研能力,培养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师。
学校要求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以科研课题促课改发展。没申报郑州市级课题、新密市级课题的老师,要申报校级课题。全体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确立课题,每个课题组都有具体负责人,教师们都在积极结合学科教学开展研究,以网络资源为平台,以课题实验为途径,以课堂为实验基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自身科研水平的提高,逐步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四)科研成效
学校教科室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发挥教科职能,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卢晓丽副校长,在学校管理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身体力行担任了省级课题的主持人,她主持的河南省“十二五”课题《大班额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已顺利结题,获得河南省教科所课题优秀奖;正是由于领头雁的带动作用,激励了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2018年我校共有三项新密市级课题通过立项评审,分别是:屈笑帆老师负责的课题《初中七年级学生巧记英语单词的策略性研究》,范晓娜老师负责的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中激发学困生参与积极性的研究》,刘向雨老师负责的课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落实的研究》。
我校共有四项郑州市课题通过教科所立项评审,它们是:刘亚丽老师负责的课题《以读促写在八年级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研究》,王瑞玲老师负责的课题《用国学经典培养初中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王伟杰老师负责的课题《父母教养方式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高秋军老师负责的课题《乡土文化走进初中语文课堂的行动研究》。
这七项课题组的老师结合自身的课堂,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另外,我校共有五项郑州市课题顺利通过课题结项。段晓红老师负责的课题《七年级语文教学中常识的学习与融合方法的研究》获成果一等奖,李晓英老师负责的课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获成果三等奖,曲巧林老师负责的课题《小升初语文学习衔接有效策略的研究》获成果三等奖,张理光校长负责的课题《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因素分析及其对教学效果影响的研究》和张丽霞老师负责的课题《词汇教学在七年级英语阅读课中运用的研究》通过结项。
这五个课题成果在教学中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二、教师培训
1、积极配合上级领导的安排,安排暑期培训,保证培训人员按时到位,以保证培训效果。
2、校本培训
2019年2月17日上午,我校举行“从优秀走向卓越”教师发展论坛。特邀“郑州市最美教师”、“郑州市第五届名师”、“河南省教学标兵”、“郑州市优秀教师”、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陈喜凤老师到校为全体教师作师德演讲报告。报告会由卢晓丽副校长主持。在陈老师身上,老师们汲取了使自身成长的好经验、好办法,对专业成长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师德内涵有了新的、深刻的理解。
2月17日下午,在卢晓丽副校长的组织下,进行了校内集中培训,王惠阳老师、刘买官主任畅谈在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分享,刘书现校长对教学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王惠阳老师的《扎实有效教研以质量促提升》分享了备课组总体规划,合理分工,分步实施,认真落实;体现了组员的全力配合,上下一心,你追我赶,争创辉煌。刘买官主任《做一个幸福快乐的班主任》就文化引领、春风化雨、润泽心灵;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榜样示范;表扬得法、惩戒有度、和谐相处;公开公正、民主平等、相信学生;加强修养、将心比心、以理服人;心态平和、积极向上、永葆活力等启示与大家进行交流。实验初中的刘书现副校长就《新学期 新要求 新措施》与老师们共勉。系统的思考、具体的措施,对老师们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促进作用。
三、师德师风建设
为进一步落实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向李芳同志学习,争做‘四有’好老师”的主题教育。本活动由教科室负责,各处室、各年级认真落实。在全体教师会议上,卢晓丽副校长传达了教体局2018【126】号文件精神,并对此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各年级紧紧围绕此主题深入学习,并举办“争做李芳式的老师”主题征文活动,开展寻找“李芳式的好老师”宣传推介活动,全校掀起了向李芳同志学习的浪潮。
2019年3月3日下午,新密市实验初中召开了向李芳同志学习的专题会议,实中全体教师共同参与了此项重大会议,会议核心围绕“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展开。会议全程由卢晓丽副校长主持,会议中,卢校长向全体教师宣读李芳同志的感人事迹,全体教师专注聆听,都深深被这位平凡女教师的伟大壮举而感动。
新密市实验初级中学这座和谐之校,这座希望之校,在家长们的认同下走上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虽然暂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向管理要效率,向科研要质量,向细节要突破,向精品要发展。
第四篇: 教科室工作总结
一年来,中学教科室在市教研室、校长室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全体教师的团结协作下,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真抓实干,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继续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深化课堂有效教学,坚持以教研为基础,发挥教研的先导作用,注重教师的教学理论、教学技能培训,精心打造学习型、研究型教师队伍,致力实现“全体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教育理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 以校本培训为平台,浓厚学校科研氛围
学校科研文化是学校教科室与教师共同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研究氛围、风气和制度,具有隐性的渗透力量,能强有力地推动教师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被动到主动地参与学校科研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强化科研意识
学校教科室积极促进教师读书活动深入开展,以“读书与学习”笔记的形式,引导教师做好阅读专业类报刊、杂志、专著等,向教师推荐赠送《教育的力量》、《季羡林自传》和肖川《教育的理想和信念》等书,以此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
围绕“深度教学”为中心,引导教师阅读相关书籍,学习华中师大郭元祥教授团队的“深度教学”理念,为十三五课题的研究夯实理论基础。
2.加强实践研修,强化科研能力
教科室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学校骨干教师到苏州高新区第二中学、宜兴桃溪中学、如东景安中学、常州北郊中学、苏州景范中学、苏州第十六中学等名校参观考察,听取专家讲座,学习名校的先进经验和学校管理能力,让教师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提高科研能力。
建立多元合作平台,学校连续开展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名师进校园”活动。着力语文学科组的打造,组织语文组教师参加高层次的公开教学观摩活动。多层次的活动有效促进了我校语文教师的教研水平。
二、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提升教师科研水平
教师专项课题研究是植根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实际的研究,课题研究要求教师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
1. 抓实个人课题研究
2016年学校教科室继续完善教师专项课题研究制度,建立选课、申报、研究和结题等完善的课题研究制度,积极开展“课题进课堂”系列活动,有沈丽洁、高翔、徐伟光、华丽燕四位教师的江阴市级个人专项课题立项,姜跟华的无锡市级个人课题立项,2017年魏建春、陈君兰的江阴市个人专项课题立项。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展示活动,强化课题对教学的助推作用,以研促教,不断提升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
2. 做好学校总课题研究
学校积极申报江苏省十三五课题“促进九年一贯制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深度教学研究”,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完善,该课题已经成功立项。
3. 落实“深度教学”案例汇编
我校与华中师大合作“深度教学”促进了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教科室组织各组骨干教师围绕“深度教学”开展课堂实践活动,同时将课堂实践撰写成案例文稿,完成了汇编“深度教学”案例集的征稿共22篇,并以此为契机,使我校教师扎实推进深度教学。
三、以教师发展为核心,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近年来,我校师资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升。教科室努力在名师、青年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积极的助推作用。
1.提速培养名优骨干教师。
教科室与教务处等部门分工合作,搭建多元合作平台,对青年教师“压担子、搭台子”,以研促教,充分发挥教科研对青年教师成长的助推作用,努力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提升学校师资队伍水平。重点针对“德育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科研能力提升和名特优教师成长”等四个板块,借智蓄力,不断提升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我校4位老师在新一轮教学新秀能手评比中脱颖而出,获得荣誉。多位老师在市级以上进行教学公开展示,获得一致好评。张小波老师执教的《语言训练》获全国特等奖。本年度,有多篇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有6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2.组织骨干教师定期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以“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一系列专题式的科研活动,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思辨、智慧碰撞的平台,为骨干教师提供展示自我,推广经验的平台,通过以上举措,提升青年教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知识型、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过去的一年,中学教科室努力引领教师科研意识,踏实服务教师科研发展。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工作的不足,部分教师的自我科研意识还不够强,部分备课组的教研氛围还不够浓厚。在新的一年,中学教科室将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力争更好地引领并服务于我校教师的发展。
第五篇: 教科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科室工作坚持把教育科研作为提升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推进器,在学校领导的指导和关心下,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科研的观念和思路,将各级立项课题和课堂教学的研究相结合,真正做到了科研为学校常态教学为科研提供平台、为学校提高常态教学质量服务,我们以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为契机,以课程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业务培训为重点,以多种形式的活动为载体,积极实施“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发展策略,坚持科研工作“为课改实践服务,为提高质量服务、为提高师生素质服务”的思想,以“求新、求活、求发展”为工作思路,努力在全校大力营造科研创新的良好氛围,使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有机统一,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现将本学期教科室工作情况作一个简单的回顾与总结:
一、大力加强校本研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科研工作的基础是广大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必须有一支具有一定科研理论水平,勤奋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而教师的科研能力来自学习,来自实践。为了帮助教师在课程改革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我们把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与校本研训作为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环节。
教科室和教导处有效协作,以基于课堂的常态问题为研训目标,以业务学习、领导听课、组内听课、下沉领导指导为载体,大力加强校本研训力度,取得明显的效果。
二、有效开展立项课题的研究,引领学校的教革方向。
抓好教科研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其对教科研工作的责任性,是做好教科研工作的必经之途。抓好课题研究过程,让课题为教师成长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关注专业发展,使培训在教育管理中开花
1、校本培训更富特色。教科室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参加了“小学数学观摩交流会”、“国培计划”教师培训,本校还组织了全体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考核。
2、服务教师更加主动。收取教师微型课题论文,认真组稿、推荐参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关注成果形式,使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结果
1、围绕课题出成果。教师成果要围绕拟定的微型课题,强化课堂观察与反思,本学期通过认真审核、修改、组稿参赛,共有50篇次论文获奖。
2、形式多样求实效。除论文外,理论知识竞赛、辅导学生作文绘画等均有收获。
3、具体工作实效如下:
20xx年9月13日将各校点选送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学生品认真审核、挑选后送出参赛,共推送学生作文作品24件、绘画作品23件。于xx月29日收到获奖通知:绘画一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作文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20xx年9月15日,推送教师论文22篇至景洪市教研室,参赛省教育科学院组织的论文竞赛。于12月23日收到获奖通知:二等奖7名;三等奖6名;鼓励奖4名。并已颁发奖状。组织我校师生参加语言文字报社的语言文字知识竞赛报名工作,送出参赛名单到景洪市教育局关工委杨秀兰老师处,其中教师xx7名,学生117名,并于11月1日组织报名师生参加了竞赛。
20xx年9月26日组织教师参加“云南省中小学幼儿教师教育科研理论知识大赛”,参赛教师14人。于xx月21日收到获奖通知: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4名。
第六篇: 教科室工作总结
伴随着暑假的到来,我们圆满地结束了20XX-20XX学年度的教学教研工作。回顾一年来,我们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围绕“德育为首,教学为主,注重实效,注重细节,科研促教”的教学教研指导思想,一年来认真贯彻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工作方针,进取组织实施各项教学教研工作,狠抓常规管理,注重课堂效率,强化质量意识,促进了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圆满地完成了本学年的教学教研工作任务。
一、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常规管理,是落实教育教学计划的根本保证。所以,我们始终认真落实并做好相关工作,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组织好常规教学教研活动
(1)坚持召开教研组长及教研组会。及时就教学进度、计划、资料及学校对教学教研的管理要求进行安排和布置,确保了教学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
(2)及时成立了初三年级综合科年级组,组织研究考纲,分析学科情景,进行每周一次的综合科考试并及时分析、反馈、讲评,使学生的综合科考试应试技巧得到提高,综合科教师之间的工作更加协调。
(3)坚持听、评课制度。在各教研组、年级组推行“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促进各学科教师间的教学交流,增强了教研组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4)加强了对月考、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考试、抽测考试的组织管理和试后分析工作。所有试题均由本组教师命制,到达了锻炼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各年级考试后均认真进行了质量分析,查找问题,找准方向,拟定措施,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5)坚持常规教育,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家长教育教学工作会。明确了教学管理方向、提出了教学管理措施,制定了教学管理目标。各年级召开了部分学生会,对学生中好的方面进行了表彰和激励,对不足方面提出了改善提议。各年级召开了家长会,增强了家校联系,为提高教学质量搭建了良好的家校平台。
2、抓好教学教研常规检查工作
(1)安排教研组每学月检查教师备课本一次,并对备课情景进行登记。教务处、教研组对全校教师的备课本进行全面检查,教师备课情景总体良好。与过去几次检查相比,教师的认真程度、书写规范都有提高。
(2)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在全校进行了一次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对所有班科的调查结果证明,全校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3)对整个学生的作业质量和批改情景进行了一次全面抽查,学生作业完成和批改情景良好。
(4)加强了对教学过程以及月考、半期考试、模拟考试的检查力度,全体教师工作进取努力,总体情景良好。
二、加强教研组、年级组的建设
教研组、年级组是教学教研基本的组织单位,仅有教研组、年级组加强了教研建设、组风建设,走特色路,创出一流团队,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才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1、教研组、年级组活动制度化。在教研组和年级组的活动中,从教师签到到教研活动过程要求有详细的工作记录。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保证了教研工作的常态化和深入化。
2、在教研组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年级组的教学组织和指导作用。年级组加强教学研究,做到了各年级年级组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教学资料的使用统一。各年级组的命题由年级组统一讨论,专人命制,经教研组长审核后使用,保证了经过命题对教学的指导、诊断和引导作用。
3、组织本校教师与轮岗交流教师相互结对子,构成互帮互学的
风气,同时又组织我校的区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到帮扶学校进行“送教下乡”,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4、进取支持和安排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业务本事的发展和提高。
三、发挥教研组特点,开展特色教研活动
教研组的直接工作目标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更深层次发展,它以学科为基本单位,同一学科的教师在一齐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在教研工作管理中,既有共同要求,又针对不一样教研组开展特色教研活动。
1、语文组针对学科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汉字听写大赛,并代表中卫市参加了全区的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且取得了全区第三的好成绩,既锻炼了教师的指导本事,又促进了学生汉字听写本事的提高。
2、数学组每堂公开课后的评课活动特色突出,教师评课十分认真,不避丑,不走过场,讨论中争论激烈,道理越辨越明,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迅速成长。因而在全市教学评优中冯艳玲教师荣获全市一等奖。同时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中成绩名列全市直属中学前茅
3、英语教研组长期坚持团体备课,统一教案,教研工作常抓不懈,常规教研工作进一步深化,促进了英语教学的稳步提高。在全国英语的本事大赛中也大获丰收。
4、理化生教研组的教师之间能够团结协作,相互帮忙,共同抓好理化生教育教学的常规的管理工作,全组教师关系融洽,构成了良好的风气。异常是在今年的全国物理竞赛中,樊教师指导的学生有3人荣获全国一等奖。
5、政史地教研组因有政史地三科,分布的教学班面比较广,学科间的知识交叉性也比较多。根据这一特点,全组经常性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研究学生,研究问题,深入班级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老教师多出主意,年轻教师虚心好学,各备课组团体备课,学习热潮高涨,在教研中教师们做到了毫不保留,有问必答,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6、音体美教研组针对艺体特长生,在各年级广泛持久地开展艺
体生培训工作,已初步总结出一套比较适合我校学生的培训办法。
各教研组进取及时地根据学生情景定期命制单元练习,课堂检测题,培优辅踏专题练习,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查漏补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核心问题。现代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驾驭课堂的艺术,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用和制作课件,能够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进探究性学习。为此,学校教研工作以教研组为核心,以教师为本,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长期以来着重抓了三方面的工作。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加强教师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基本技能的培训和提高。在校内开展教学新星优质课评选活动,并进取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
经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必须的成绩。
第七篇: 教科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科室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引领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实践,开阔视野,聚焦课堂,苦练内功,不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带领广大教师走“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之路。现总结如下:
一、目标达成:
1、加强课题管理,使学校立项的四个课题的研究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促学校特色的形成。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提高。
3、搭建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撑,继续开展校际之间的教学研究活动,推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中心的相关工作。
4、重视反思研究,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活动。课堂教学、论文写作、指导学生等均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工作成效:
1、浓厚学习氛围的营造
让学习成为常态,让读书成为习惯。本学期,学校征订各类教育教学杂志50余种,拓展教师教育教学的`眼界,为课堂教学改革助推。为全体教师配备专业书籍和通读书籍,为每位教师配备《教育的智慧一书》,发展促进中心成员阅读《名师的教学主张》上下册。
2、外出培训教师真成长
本学期安排教师各种外出业务培训、学历进修累计达50多人次,江苏省级有30多人次,(苏派名师教学展示与研讨等),镇江市级有10多人次。培训活动给了教师们很大的帮助,极大地提高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促进和推动了
学校教师队伍的成长和发展。
3、专家引领推动教学研究
本学期学校继续聘请赵清正、陈珏、周远明老师作为我校课堂教学顾问,定期走入课堂,积极开展主题研讨活动。一学期围绕课堂教学开展了60余次的教学研讨交流活动,全体语、数教师都经历着备课、上课、反思的实实在在地引领和提高。
4、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中心成立
凝智聚力专业发展。江苏教育报刊社继续关心和支持我校教师发展促进中心的各项工作。20xx年1月23日报刊总社孙其华社长、张俊平主任、沈本领主任就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论文写作做指导。
5、课题研究成果扎实推进
本学期,我们继续深入做好相关镇江市级课题研究的结题准备工作。并申报《学校“勤实”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小学语文协作式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两个镇江市级课题。
6、学生指导和论文获奖双丰收
本学期论文发表近10篇,其中省级2篇。累计有6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评选中获一、二、三等奖。指导学生获奖40人次,其中镇江市增华阁作文大赛获奖人次有较大突破。获奖人数和层次均具全市前列。
7、拔尖人才队伍管理
学校重视队伍管理,学校现有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0人,对这些骨干教师有明确的考核,关注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关注他们的引领,让骨干教师群体有面子,有成绩的同时也有任务。同时积极准备下一批次骨干教师的申报工作。
三、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通过本学期的教科研工作,我们发现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科研意识淡薄。大多数教师教科研意识淡薄,对“理论”存在偏见和理想化要求,抱着天然的抵制和排斥的心理。
2、没有统筹好教学与教科研的关系,很多老师感觉教学压力较大、工作量大,因此没时间去进行科研,没时间去读教育理论著作。
3、资源利用问题,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没有将理论学习、网络资源和自己的经验有效整合,写成具有个性特色的案例或论文。
总之,教科研工作要求真求实,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解决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困惑,解决学生学习发展中的疑惑,不作表面文章。同时要建立一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教育科研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素质和课题实验能力,让科研走进课堂,走进教师,以教学研究为主,以行动研究为主,让教科研为教学服务。
第八篇: 教科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导处、教科室,在县教研室、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以县教育局开展的“一优二促”工程为主线,结合本镇实际情况,立足校本教研,加强校本培训,注重行动研究,以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了全体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科研能力,进一步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学期来做了一些工作,现就以下七个方面加以总结。
一、跟上课改搞教研。
针对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本学期一方面组织教师继续学习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组织全镇教师观看吴永军教授的新课程报告《课堂教学评价》,从观念上认识问题的本质,广大教师对小学课堂教学评价中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的统一感悟较深;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新课改的理念和意义,正确认识课程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切实从思想上意识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认真安排、组织了相关实验年级教师参加市、县举办的各类新课程学科培训等活动,1—4年级在前3年的经验基础上,认真开展教学研究,5—6年级主动与课改接轨,扎实推进课改。继续进行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中心校、孔小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全镇学校共同发展。
1、请进来——名师引路
一直以来,我们在课改的浪潮中奋力拼搏着,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们总觉得需要一些优秀的名师来指导我们的课改工作,针对这一教师们的强烈要求,邀请名师南京潘宁老师、宝应实小诸向阳老师、秦淮一中心小学张晶老师、林朝榆老师来校上课、作报告,教师就困惑的问题与专家进行对话,以此唤醒教师的职业内在尊严和精神愉悦,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研究意识、理论素养。
2、走出去——虚心求教
在专家引路的同时,学校更注重教师的学习,在师资培训中,学校肯花资金,下工夫,多次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本学期外出学习的人次达到了150多人次,到南京、溧水等地参加各类培训,名师观摩,去南京进行骨干培训,听课学习,去兄弟学校取经,不断地学习为教师进行课改指明了方向,转变了教学理念。
3、相约周二、周四——校内教研
推进课改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强调教师的教学实践,本学期中心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教师间的合作,实行“相约周二、周四”听课活动,收到较好效果,使得“人人有压力,人人有机会”参与上、听、评课活动,活动定时间、抽签确定下一次上课人员,这些教研活动浓烈了学习氛围,教师们从中学到了教学方法,锻炼了自己。
二、不断学习增内涵。
光在实践中硬拼,只是蛮干,收效甚微。理论学习能使研究问题更清晰,给实践探索指明方向,帮助教师建构个人理论,发现自己经验的亮点。只有寻找理论的支撑点,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因此,我们结合“一优而促”工程的实施,尽可能地为大家摘选有关的理论文章,编印了《和凤小学实施“一优而促”工程理论学习材料汇编》第一辑,印发给广大教师学习,以权威的观点来验证我们的教学实践。政治学习前,针对当前教育改革热点、教科研信息等话题推荐学习材料,供大家学习。
自主学习是校本培训的重要方式。一学期下来表明,每位教师能订阅1份教学杂志,经常进图书室、阅览室,经常博览书籍。每位教师每周摘抄1篇好文,内容能做到两个结合,一方面结合“一优二促”工程,另一方面结合教师研究专题。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面对学习内容的无限、学习时间的有限,都把学习视为职业生活的迫切需求,在辛勤耕耘的同时,不忘给自己“充电”:读读专著,翻翻教学杂志,做做读书笔记,浏览教学网页,从而提升了自身的文化品位。
三、教学管理求效益。
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日常教学工作的准则,良好的管理体制是我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始终确立落实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的意识。过去的一学期,我们学习贯彻市教研室编发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手册》,进一步明确常规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意义。
1、抓常规,促优化。本学期有重点的结合“一优二促”工程,做到学习环节“五个优化”:优化预习、优化听课、优化复习、优化作业、优化评价,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双基落实情况。
备课方面,本学期我们成立备课组,一学期活动两次,期初分组进行“期初各科教材培训、疏通”,期中“期中考试以后教学成绩反馈,交流困惑,寻求对策”。从实践来看,备课组能聚焦课堂,针对教、学、考,努力更新传统教法,将备课的中心转移到备学生上去,加强备课的针对性,收集和整合信息,拿出提高质量的切实途径和策略。活动能定内容、定地点、定专题、定主讲人,记录完整,活动详实,成为教师团体学习不可缺少的平台,共同完成一定任务的研究共同体。但也有一些组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上课方面,一方面,在各位老师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狠抓质量,向40分钟要效益,做到精讲多练,改变以往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做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整体上看效果明显,各学科教学质量都有了大面积的提高。中心校教导处全程每周跟随“相约周二、周四”听课活动,及时了解和掌握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并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2、抓检查,促落实。加强村小的教学视导及教师课堂教学评估工作。过程中实施“方向性、科学性、促进性、合作性”原则,坚持教学常规管理的正确导向作用。严格落实教学“五认真”工作,坚持校内月查制度,做到有记录、有重点、有实效。如期中考试后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从检查情况看,各科目的备课情况较好。在期中检查分析汇报会上,教导处能起到导航作用,指出了五认真中的不足,表扬了一批在教学业务上有创新的教师,业务认真的教师,交流了他们的工作方法和业务特色。
3、抓监控,促分析。加强教学质量监控,重视考试的分析研究。单元、期中和期末考试,要求每位老师及时进行成绩统计和分析,并做到写出失分原因,以此来调整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成绩大面积提高。
4、抓竞赛,促提优。重视学生竞赛活动,促进提优补差工作。本学期将组织学生参加了五年级作文、六年级数学等县级以上竞赛,教导处安排了专人辅导,六数有3人获得二等奖,9人获得三等奖,五作有3人获得二等奖,5人获得三等奖。
四、队伍建设树教师。
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本学期进一步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利用调研、视导、培训等机会,开展教学指导和专题讲座,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努力提高全镇教师的教学水平。做好县“教坛新秀”、“先进教研组、组长”的评选工作。有王海燕、罗白春、刘慧、李宝蜀等教师进入“教坛新秀”的课堂比赛。
加强对现有县、镇级骨干教师管理,明确要求,让他们担任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和进取精神,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配合县教研室组织进行各类教师教学竞赛、教学基本功评比、骨干教师会课等活动,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以活动促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刘花老师的课外读书指导录像课获得市级二等奖,吴存明老师的《找规律》参加了县骨干教师会课,为苏教版五上数学国标本教材做录像课。
五、行动研究做科研。
行动研究即一边工作,一边研究,工作即研究。行动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学实践,行动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实务,行动研究的过程应是不断行动不断展开的过程。开学初统一印发教师研究专题申报表,开学初制定,研究时间为一学年,注重研究过程,研究方面围绕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评价五个点展开,给广大教师明方向、指路子,引导课题实验研究进课堂、入活动,力争人人参与课题,个个争出成果的科研氛围早日形成,力争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如刘花的《指导学生扎实预习、初入文本》,刘慧的《深入听课,提高效率》,陈丽的《让作业成为学习的动力》,黄招辉的《分层次作业的实践与思考》等。并且通过“海天论坛”等平台,让研究教师作专题汇报:一线教师走上主席台,几人围坐,探讨当前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抒发实施“一优二促”工程的感受……这种进行真经验、真交流、真科研的活动,教师们易于接受,敢于参与,一个学期下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形成教师自培的生动局面,从而弥补专家资源的不足,充分发掘校本培训的资源。
在基层性、群众性教科研的`基础之上,根据县教研室、教科室《优化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学校部分骨干教师成立课题组,申报县级课题,对学习过程五个环节进行反复讨论,针对实际情况,分析成功教改经验,确定选择“作业”这个点,带动整个面,进行申报县级课题《优化作业的实践与思考》。教科室结合一优二促工程,对中心校、孔小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现在的学习状况,进行了科学分析,从而为我们今后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六、不断反思求成果。
本学期重视鼓励中青年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心得撰写教育随笔,从上交的随笔来看,我们的教师能联系自己的实践,勇于发现问题,科学地剖析问题,认真地反思,写下了很多较有质量的随笔和案例评析,为科学地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了有力的素材,初步构建了“学习实践-反思—改进”这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的良性循环机制。每次公开课教学后,教者回忆公开课的每个环节,写成教学案例,纳入学校网站。
鼓励教师多动笔头,积极发动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教育学会、教科所论文的评比工作,将自己撰写的教学论文向各线投稿,努力将自己从“教书匠”中解放出来。本学期教师在国家级、县发表论文有近十篇。省教育学会,市教研室,县教研室,县教科室等几家教研单位均有我镇小学教师投稿,论文获奖数量增多,质量有所提升。仅省蓝天杯论文就获得2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8个优秀奖。
同时注意加强教育教学成果管理,健全科研成果数据库。及时将教师的各类获奖成果、指导学生获奖成果存入计算机数据库;将教师的科研论文汇编成册,收存入档。教科室注意搜集教师的优秀论文、教案,这学期汇编了《杏坛叙事》理论篇和实践篇,教师论文集《扬帆》,对鼓舞教师的教学研究起了重要作用。
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及时将教育改革动态、教科研方法向广大教师传递,同时积极上传教师有关论文、案例、课题成果,网站栏目、内容日趋丰富,成为老师们共享的资源平台,成果的展示窗口,注册会员达119人,在兄弟学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
七、各项工作求规范。
教导处、教科室能做好各项日常工作及学校的其他任务。开学初,协同校长室进行上学年的综合考核,统计各校学生数、教职工数,完成基本情况一览表,做好学籍报表汇总,收集、填写“十五”期间继续教育相关材料,做好了06年春季的教材征订;承办了县级各项活动,县骨干提高班在孔小进行,教研室对孔小进行教学视导,县少儿艺校总校在和小活动;迎接了各项检查,如“教育现代化乡镇”验收、党员先进性活动资料检查、少先队法制安全资料、校校通检查、“示范村小”检查、“心理咨询室”验收、“平安溧水”工作等检查。
踏雪迎春,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教学工作艰巨而庞杂,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新的一学年,教学质量要上新台阶,必须要有新突破。在此就下学期的教学工作拟定以下方向:
1、完善备课组的建设和活动操作程序的优化。
2、进一步紧密结合“一优二促”工程,加强以听课、评课为载体,加入学习、研究、课题的教研活动。
3、继续抓教学质量的全过程监控。根据常规要求,对学生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评价等各项工作常规作出统一规定和要求。
总之,我们将进一步树立信心,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勤奋工作,讲究实效,努力在20xx年开创和小教学、教科研的新局面!
第九篇: 教科室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室在市教科室的悉心指导和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学校工作意见和市教科室计划为指针,遵循教育科研“关注学生、亲近教师、走进课堂、成长师生”的原则,进一步突出“有效教学研究”这一主题,强化具有“草根性”特征的行动研究的推广,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中心,着力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课题研究方面。
我校“十一五”主课题“构建桃小数学教育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本学期的研究重点放在子课题“‘探究型’课堂教学基本框架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和“数学教育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上。
学期初,我们开展了新学期首次课题研讨课活动。由钱国华、钱玉琴两位青年老师以“探究型”课堂教学基本框架为依据,分别执教了《百分数的认识》、《可能性》两堂研讨课。听课教师既肯定了两位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也提出了许多中肯、宝贵的意见,为该“探究型”数学教学基本框架在全校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为该框架和课题研究的改进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次活动,我们还邀请了省数学特级教师钱坤南为大家开设了一堂《倍数与因数》的示范课,其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我校课题研究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本学期,我们还致力于数学教育文化校本教材建设的研究。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几年我校围绕数学特色的创建,编写了三至六年级数学校本教材,其中《趣味数学与思维训练》(五六年级版本)参加“20xx科学教育校本教材”评比获全国二等奖。在反思和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校本教材的编写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顾学有潜力的学生。于是,我们选择了以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及数学文化中蕴含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培养为切入口。本学期已编写出三年级教材《我们爱数学》,其余几册教材正在编写中,准备在下学期开学前,编印出四到六年级的全套校本教材,下学期交付使用。
另外,我们继续抓好一级子课题和教师个人课题的实施研究指导工作;指导好吴江市教师个人年度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实施工作,鼓励教师以教育行动研究和课堂观察研究为主要方式进行年度课题的研究,创造性地发现、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今年,我校有8个立项的市级年度课题,比去年有所增加,但相对其他学校,我们还是显得较少,教师参与的热情不够。
二、科研活动方面。
1、教科沙龙。11月16日,本学期首次青教师教科沙龙组活动采取网络沙龙的形式,由学校教科室牵头,围绕“创新与应试”这个主题,组员们就“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需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吗?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应试之间有矛盾吗?如果有,应如何克服这一矛盾?你是怎样处理教学实际中创新与应试的?”这些问题在校园网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辩与对话,也为全校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2、教科讲座。11月26日,在我室的一再要求下,学校邀请市教师进修学校李红仙副校长来校作讲座。本次讲座,李校长就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等方面作了精彩的讲述。讲座从学校的协助、提高专业修养、从容面对压力、调控情绪、自我缓解、奉献意识、进取之心等方面谈了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投身教育科研改革,提高专业水平与实践智慧。我校全体教师认真聆听,受益匪浅。
3、教科知识竞赛。12月15日,我室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知识测试活动。全校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无一人缺席,另有多名45周岁以上老教师积极参与。本次测试题内容来自上学期市教科室下发的《教育科研动态(课堂观察专集)》,通过比赛很好地调动了青年教师自学教育理论的热情,也检验了青年教师科研理论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读博写博。本学期我室继续开展青年教师读博写博活动,要求每位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平时积极上吴江行知、教育在线、K12论坛等网站浏览读博,并必须在校园网上撰写自己的教育博客,每月发表教育科研类原创博文至少3篇,内容可以是读书心得、教学后记、教育反思、教育日记、教学随笔、案例分析、公开课教案设计、学科论文等等。此项工作,教科室每月统计一次,纳入教师教科工作考核。期末进行优秀博客评比活动,蔡玲妹、吴清等8位教师的博客为优秀博客。我们对优秀博客进行一定的奖励。
5、课堂观察。本学期,我们继续鼓励青年教师学习有关课堂观察研究的理论,以教研组或平行班为单位进行课堂观察活动,主题由教师自定。进一步确立以“自我观察提升教学”为主的科研意识,以课堂观察的眼光进行听课,对常态课堂进行长期的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改善教学行为,努力让课堂观察成为一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力手段。
三、教科常规方面。
本学期,我室继续做好各项教科常规工作。
1、信息发布。利用校园网进行各类信息的发布和交流,如各类学习材料的下发,各类教育教学论文、案例、随笔、教学设计等的评比通知,各类竞赛的获奖情况等。
2、校刊编印。精选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文章,积极筹划编印20xx校刊3、4两期,并在校园网上公布,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为今后的编印工作积累更多经验。
3、文章上荐。积极向各级各类教育刊物,如《吴江教育》《教育科研动态》《苏州教育》等,推荐教师各类文章,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本学期共有3篇文章发表,20多篇获奖。
一学期来,我室教科工作在活动的层次性和专题性方面下了一些功夫,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下学期,我们将根据学校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和上级领导对我室工作的合理建议,改进工作,争取使我校教科工作真正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武器。